立即下载
珠晖八项工作跻身全市先进行列
2005-03-04 13:50:04 字号:

                              珠晖区经济工作会议现场

本网讯  记者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04年我区推进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负担监管、民营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招商引资、优化经济环境、社保低保和再就业八项工作在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跻身全市先进行列。

2004年,我区各项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大发展环境下实现了大发展,在大竞争压力下取得了大进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工业主导”意识,用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促进了全区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个是企业改制步伐加快。玻璃钢环保设备厂、茶山盐卤矿等10家企业已完成土地过户等改制工作;市托辊厂等10家企业正在办理过户手续。据市国土局统计,去年全市城区完成土地权属过户的改制企业共20家,其中我区10家,占50%。再就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充分利用茶山的盐卤资源优势,引进了南风集团、海联盐卤、裕华化工、晶科威、华民生化等10家企业落户,其中南风集团已投资1700万元,海联盐卤已投资1500万元,裕华化工已投资1500万元,晶科威公司已投资3400万元。目前茶山化工园区盐化工企业总量已达16家,产值由2003年的1亿元增加到今年的3亿元。东阳制造园区新引进8家企业,其中有投资千万元全省上档次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金拓天油茶公司,投资3000万元全市最大的装饰木材加工企业佳丰森工公司,投资4600万元全市最大的水泥粉磨生产企业金雷水泥公司。再者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区上下大力实施“项目兴区”战略,在引进外资和激活民资上狠下功夫。全年共引进境内市外投资项目78个,同比增长149.5%;实际到位资金5.9亿元,同比增长195.1%;新增税金1921万元,同比增长115%。引进开工(开业)三资企业8个,同比增长135%;到位外资1050万美元,同比增长184%;新增三资企业税金1405万元,同比增长115%。通过企业改制、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促进了全区工业的迅速扩张,到去年底,全区新增规模企业38个,规模企业总数达58家。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54800万元,增加值153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9%、56%。2002年开始实施的“11211”工程已提前一年完成。

园区农业的发展明显加快

 园区农业是我区的品牌。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要求,面向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区域性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休闲基地。一个是种养基地有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的种养基地8个,其中酃湖乡新增630亩美国红提基地,和平乡新增500亩葡萄基地,茶山坳镇新增200亩早熟梨基地,东阳渡镇新增1300亩杜仲基地、兴湘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全区共有10余家大型农产品种养基地,其中葡萄基地、时鲜蔬菜瓜果基地、娃娃鱼等特种繁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和气候。珠晖良种场被列入全市生猪产业化重点扶持项目,京湘冠星种猪场成为全市3家省一级种猪场之一,我区作为农业开发项目县市区首次列入国家计划(全省仅2个城区列入该计划)。再就是龙头企业有增加。全年新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产值过500万元的4家。湘竹木业被列为全省农产品加工重点扶持企业,金拓天油茶、创新饲料被列为全市农产品加工重点扶持企业。金拓天山茶营养油在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上获得金奖。创新饲料公司生产的“超大牌”饲料、湘竹木业生产的“恒星牌”竹木地板荣获2004年“湖南名牌产品”称号。再者是休闲农业有特色。充分利用城郊生态优势,建成了白鹭湖、花果山、崔家町等农业生态休闲园。目前,全区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庄已达10多家,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白鹭湖和酃湖渔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该区被评为全市城区旅游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休闲旅游农业已经发展成为品牌农业和效益农业。另外是落实政策有成效。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粮补和减负政策,全区粮食种植面积7.27万亩,比上年增加3.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683元,同比增长14.4%;人均负担仅23.56元,比上年减少51%;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7960万元,同比增长9.92%。

民营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2004年,我区大力实施“民营主体”战略,让民营经济领跑和主导全区经济的发展。组织广大干部到衡东、耒阳参观学习,考察了江浙一带的民营经济,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区上下形成了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一批民营规模型企业迅速崛起,三环公司、佳丰森工等民营企业收购了国有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湘竹木业、金新-莱孚、湖东化工等企业加大对外出口力度,把产品推向了世界。全年完成民营企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增加值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4%。再者是增强了后劲。全年投入技改、科研经费1.48亿元,同比增长21%。华意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佳丰森工等10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另外还繁荣了商贸。以汽车站整体搬迁为契机,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30亩的新湘江五金批发市场,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天富市场;先后引进百信仓行投资1540万元在东风南路落户,引进生源超市投资500多万元在东风北路落户,引进福源超市投资800多万在苗圃光明街落户。全年市场交易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16.4%。该区被评为全市“市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先进县区”。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大力实施“拓城强区”战略,加快了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全年拆迁总建筑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61个单位1500户私房,近2万人,征用土地4000多亩,城建投资近10亿元,续建和启动的工程达18项之多。无论是拆迁总量、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都是最多的。其中湘南学联公园、湘江东岸风光带一期工程、光明街改造工程、“一点一线”安置房建设已顺利完工;东外环路、衡大连接线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永安路建设、衡州大道建设前期规划和拆迁摸底工作已经完成;湖南工学院、衡阳师院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结束,并已正式奠基,征地拆迁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标志着珠晖新城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此外,还高标准完成了4个示范社区、31个省、市级园林单位创建、22条背街小巷改造。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

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力度加大,在城区率先开辟了中国珠晖新闻网,为宣传珠晖、推介珠晖打造了平台。政法综治维稳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综治维稳工作由2003年全省第69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21位,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反邪教警示教育先进县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得到加强,开展了“百日攻坚”大行动,拆除了110多处影响消防通道的违章建筑。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全市信访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我区信访工作荣获全市第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创佳绩,各项指标均达优秀等级,被评为“全省优质服务单位”。民政工作成绩显著,该区被评为“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双拥模范区”。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不断规范,农场退休职工全部实现社保发放。残联加强了自身建设,实施了“五大工程”,残疾人工作评为全市先进,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教育文化体育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卫生系统疾控建设成效明显。机关大院管理井然有序。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计统、环保、人防、审计、工青妇等部门工作也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已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来源:珠晖新闻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