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8日讯(朱章安 徐德荣 颜菊花)“这是金甲岭产的萝卜、胜利村产的西兰花,这些新鲜蔬菜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而且价格较便宜。”12月27日早晨,家住衡阳市珠晖区建国里社区的王延成老人指着刚从生源超市买的一篮子蔬菜,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珠晖区推行“产销对接”模式,让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以最快速度到超市上柜销售。市民“菜篮子”品种丰富、物美价廉。
珠晖区蔬菜销售量占衡阳市城区本地蔬菜总量的60%以上。为抓好市民“菜篮子”,近年来,该区全力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将国土整改、水利建设、移民后扶、农业开发、农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先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全区蔬菜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现已建成芳衡、沿江、东阳渡、花园等6大重点无公害蔬菜基地。这些基地一地一品,重点开发,连片发展,形成特色。同时,区里建立蔬菜基地生产管理台账,将所用肥料、农药等进行登记,确保蔬菜安全。在蔬菜主产区茶山坳镇和东阳渡镇,还建立了农产品检测室,对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区有关部门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施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物理防治技术,既提高了蔬菜品质,又减少了菜农投入成本。
珠晖区还力推“产销对接”,由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统一销售,把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蔬菜市场和超市。目前,已与近10家蔬菜市场和超市实现“产销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既增加了菜农收入,又让市民买到新鲜、安全、价廉的蔬菜。今年1至11月,全区蔬菜基地实现销售收入5280万元,基地菜农蔬菜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70%以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章安 徐德荣 颜菊花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zhuhui.gov.cn/content/2010/12/30/720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