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珠晖诗话:渔灯夕照
2013-10-22 16:02:23 字号:

  渔灯夕照

  ——江岸千航捞鱼苗

  胡 伟

  六六崖湾,遏飞流潋滟,曲溢衡湘。龙潭白壁,引来鱼母朝襄。争相泻卵,卵淘浪,浪下潇湘。苗万亿,矫阳孵化,丝丝生命成长。 百里东沿丛浦,有渔家万户,扎筏罗航。松灯水星点点,举罟捞秧。鳞箱缕缕,惹三湘,络绎期商。集江岸,渔歌问答,千根扁担争踉。

  调寄《汉宫秋》

  这首拙词,说的是衡阳湘江东岸,每年自清明至夏至期间,自香炉山至东阳渡、荷花坪到耒河口,百里江岸,万架竹木筏舫,一字儿排列江边。渔夫渔妇,举着苎麻织成的细眼竹柄鱼罟,日夜不停地往水中捞鱼子,倒入网箱中储存,经过几小时灯照,鱼子遂孵化成各类丝小鱼苗。经过三五天,经验丰富的渔民,便能识别青、草、鲢、鳙四种家鱼,分类拣入各池存养,俟各方渔商来贩,按类论价。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条主流和众多支流,都直泻洞庭而入长江,为何只有湘江衡阳百里东岸段,每岁春夏都有鱼子捞,连捞鱼子的渔民也不晓得其中奥妙。据清乾隆《清泉县志•食货志•鱼子》记述:“邑南百里(常宁县柏坊),有龙祖潭(潭东岸悬崖为白面石),每岁自小满至迄夏至,水涨时,巨鳞(青、草、鲢、鳙母鱼)逆湘而上至潭畔,若往朝焉(腹摩白面石产子)。已复东下,所遗子满湘(东岸)波间。”居民编竹为筏,名渔航,施罛取之。以苎布为箱,置水上掳鱼子置其中,越宿而化为小鱼如发,上自柏坊驿,下至雷家埠,过此则取鱼苗矣。旧为舫三千有奇,今多寡每岁月不等,以取利微而计值少也。邵、武、辰、靖皆于衡地担鱼苗,数千里渔歌不绝也。

  不知从何年代起,每岁春夏桃花水之季,湘江东岸衡阳百里绿浦,便形成了晚上江边“渔灯夕照”、白天江岸上贩鱼人“渔歌问答”的潇湘八景之一。查历史,年代无可考。但至少溯至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在《落梅风•潇湘八景》中就有《渔村夕照》之描绘: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

  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到明末,衡阳王夫之又以《摸鱼儿》词牌,谱写了《潇湘大八景•渔村夕照》:

  卷残云,隔岸芦梢,低挂一团赤玉。

  紫金光聚明霞闪,雪洗鹭飞鸥浴。江一曲,

  舞轻挠,橛头车子相随逐。荻湾六六,听短笛横吹,棹歌遥答,共趁沙汀宿。

  投竿处,牵动绡金波蹙,溅珠悬洒红粟。瞑空欲敛西清色,一派炊烟凝绿。君莫瞩,君不见,羲轮无系西流速。云昏极目,听哀雁啼更,孤篷打雨,难拟明朝旭。

  据此,衡阳江东风光带一渔村夕照,不仅从元代起,就被诗人骚客描绘为潇湘八景之一,还可追溯到唐代,诗人刘禹锡与散文家柳宗元贬官南下,元和五年(811年)乙末,于衡阳江东岸望湘楼相聚友情又匆匆离别的文蕴之地。元和十年,刘禹锡重返衡阳,闻柳宗元“没于南中”,乃作《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序》。序云:“元和乙末岁,与故人柳子厚(宗元)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从古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衡阳湘江东岸),而君没于南中,因赋以投吊”: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出灭。马嘶遁古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蓠春①,故人今不见。(注:①江蓠:香草名,即蘼芜。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本此。)

  千年来,衡阳湘江东岸其所以成为全国青、草、鲢、鳙四大母鱼主要产卵场地,神话传说纷纭,但不争的事实是:每年清明前后涨水时,不仅湖南各河流,甚至长江中这四大母鱼都要进入洞庭湖,不远千里,趁时逆流而上,如诸侯会盟,都要赶到常宁柏坊上游龙祖潭这块风水宝地会师,争相靠近潭东崖的白面石,摩腹产卵。神秘的白面石,能年年按季节输出恒河沙的信息量,引导超万上亿的四大母鱼来此产卵,其科技含量神秘莫测,遗恨的是,沧桑千年,还无人能揭开白面石的神秘面纱。

  民国时期,每年春夏水涨之季,湘江东岸上游,自新塘站、兴隆潭、松林圩、东阳渡、荷花坪至耒河口,百余里河沿,扎筏捞鱼子的渔航达1.5万架,2万余村民从事鱼苗生产。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攻陷衡阳后,鱼苗生产日渐衰落。1952年,衡南县政府为扶助渔民发展鱼苗生产,由银行贷款1万元,组建捞鱼苗舫子154架,由383户经营鱼苗,当年捞卵育苗1.56亿尾。1953年,鱼舫子发展到224架,捞卵育苗1.9亿尾。1959年,县成立鱼苗指挥部,统一培训捞卵育苗人员千余人,扎木舫648架,竹舫540架,生产、交易鱼苗2.54亿尾。衡阳市所辖自东阳渡至耒河口江段,与衡南县江段里程相当,笔者尚未查到江东区捞子育苗生产资料,估计捞子鱼舫和育苗产量与衡南相当。1962年后,由于三年“大跃进”电网捞鱼,炸雷捕鱼泛滥,江河四大鱼类销声匿迹,兼之人工繁殖鱼苗试验成功,全国各地均用人工繁殖四大鱼苗,逐步取代了湘江东岸扎舫捞子育苗的千年历史。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