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两地书,湘鄂情!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日记
2020-02-10 11:10:21 字号:

  作为首批衡阳援鄂医疗队队员,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尽职尽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队员们的抗“疫”日记,来看一下有哪些令人感动、振奋的时刻。

  日记一: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作者:彭涛)

  来到救援地湖北黄冈,我们湖南援鄂救援医疗队按照前期的工作部署立即投入到一线工作当中。

  我是湖南援鄂救援医疗队的一员,我叫彭涛,来自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室。在此次的一线护理临床工作当中,我有幸被委任护理小组长,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一套APN班下来,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以及看到的景,都历历在目,使我感触很深!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奋斗在一线;作为护理组长,我更像亲人般叮嘱、检查组员防护服是否穿好,穿戴好才放心让队友们进入隔离病房。因为只有我们一线人员自身安全了,才能更高效保证对每位病人的护理质量,这马虎不得。在连续达8个小时的一线工作当中,为了在物质缺乏期间能节省一套防护服,我们不能吃饭喝水,不能上厕所,而我作为小组长,工作的时间可能更长,我得起好衔接作用,做好交接班……此时的我,只能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交代好!

  在工作当中,有些病人发烧了,他们没有家人在身边,我们要给他们倒水、喂药、扶他们上厕所,在他们不知道使用退烧药双氯芬酸钠栓时,我们还要给他们塞肛,作为小组长的我总是义不容辞第一个就顶上去。病区有个气切的患者,需要吸痰和更换气切纱布,这种高风险的操作作为组长的我也是身先士卒,迎难而上,为的是让病人更加信任我们,坚强起来,渡过难关。隔离病房里的患者没有家属的陪伴,他们的内心很脆弱且精神压力很大,思想情绪也有所波动。我和队友们对他们逐个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病人安心、放心,积极配合治疗。24床病房里还有一位93岁的老爷爷,他整个口腔内没有一颗牙齿,也未佩戴假牙,但是爷爷胃口很好,每次我们弯着腰一口一口地把饭喂到爷爷口中,一顿饭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老爷爷吃完饭后,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并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对病人无微不至,视病人如家人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所在。

  抗击疫情工作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定将不负重托,牢记使命,继续负重前行,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会累,会哭,会无奈,也会恐惧,但我们一定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绝不退缩!

  日记二:今天我们被点赞了(作者:蒋淑云)

  “你们真是及时雨。”黄冈大别山医疗区域中心五楼东区病房的一位老叔激动说。战场再苦再累我都没哭过,患者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

  2月5日,湖北省黄冈市,经湖南医疗队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我们护理的第一批治愈患者即将出院。

  和年幼的孩子分离,我没哭;没能陪父母吃上团圆饭,我没哭;战场上累到腿抽筋我没哭;一早晨抽30个患者的血,我没哭;为卧床的患者翻身换尿不湿,我没哭;一天下来,脸上被口罩勒出压痕、压疮,我没哭;从隔离病房出来,全身衣服汗湿透,往下滴水,我没哭……但是,当被患者点赞,当患者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谅我没忍住。我们最渴望的,就是患者的平安,我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患者痊愈出院。每天医院酒店两点一线,忘了白天黑夜,不知道几号,星期几,记不清一天吃了几顿饭。

  我们不知不觉进来隔离病房12天了,这12天短暂而又漫长,自己仿佛成熟了很多,在国家有难时,自己能作为一份子,出了点微薄之力,我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我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因为我们听到了胜利的号角,看到了窗外清晨的阳光慢慢破开黑暗,照拂在飘扬的国旗上。春天来了,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的疫情阻击战,必胜!

  日记三:大别山医院的这一夜(作者:刘晶晶)

  静谧的夜晚,一轮明月安详的挂在遥远的天际,而此时的衡阳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护士刘晶晶正赶赴黄冈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隔离病房值夜班,救护工作也如同那轮明月一般,给患者无声的守护,就像黑夜中的一点明耀!

  2月3日,这一夜,我监测血压、血氧、血糖,抽血、取咽试纸、吸痰、处理患者大小便、更换病房所有的垃圾袋以及发放早餐……疲惫不堪的身躯却充盈着青春热血和坚强意志。我这一身防护服,表面看着没什么异样,其实里面贴身衣物全都汗湿了;防护口罩内面也变得潮湿,呼气阻力变大,有些呼吸困难;帽檐下已是深深勒痕,刘海又湿又乱,不忍直视;防护镜里都是浓雾一般,精细一些的护理操作几乎难以实施;戴了3层手套的手也已是湿疹半愈合状态。唯独眼神和步伐,依然坚定相信风雨后一定会天晴,春暖一定会花开!

  日记四:您的肯定是我坚持的动力(作者:肖玲英)

  昔日熙熙攘攘的城市骤然冷清下来。

  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上班一周多了,来自衡阳市各家医院的同仁们也慢慢熟悉起来,同事之间配合越来越默契。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科室布局越来越合理,隔离分区规范,整个病房干净整洁,我们上班很有安全感。除了每天上班要穿特殊的工作服,上班时间与操作流程都是一样的,我都有种错觉——“这就是我自己的科室”。

  我们科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没有陪护。但我们有硬核的呼吸专家医生组和强大的护理阵容。我们为病人精心治疗,专业护理。给病人翻身、擦澡,端屎倒尿,打水喂饭。我们把病房整理消毒;我们为病人健康宣教,帮打开病人心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想方设法给病人增加营养,把宾馆发给自己的牛奶、水果拿给病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病人第一次咽拭子核酸检查转阴,隔日复查后,大多数病人就可以康复出院了。病人偷拍我们工作日常为我们点赞。

  黄冈本地工作人员对我们赞不绝口。同行们夸我们工作流畅,接手快,短短两天时间,湖南衡阳援鄂医疗队所有工作独立完成,本地工作人员撤离;发放物资人员夸我们有纪律、有礼貌,领物有计划;后勤工作人员夸我们工作热情,精神饱满。

  衡阳援鄂医疗队刘队长(负责医疗组)、唐队长(负责护理组)对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团体每一个成员都高度评价:“你们做事,我放心。”

  有病人、同行、领导的肯定、认可,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有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后勤保障,我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

  日记五:我忘了孩子的生日,却给了他最好的礼物(作者:邓祁祁)

  今天是2020年2月6日,也是我到湖北黄冈支援抗疫的第13天。昨天轮到我上晚班,回到酒店消毒清洗结束已是凌晨两点了,所以早上赖了一会床,打开手机看到了老公发给我的短信,我才想起原来今天是我小崽的生日。心里感到很愧疚,我竟然完全忘记了。

  看着老公发给我的短信,突然有点想家了,远方的爱人和孩子还在期盼我凯旋的消息。而现在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在前线努力的救治患者、控制疫情,才能让后方的家人更加安全。我们的每一份付出既是为了“大家”的安定和谐,也是为了“小家”的平安喜乐。

  我是一位妻子、母亲,同时我也是一名医护人员、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救死扶伤,冲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名医者和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

  孩子,虽然今年的生日妈妈没能陪伴在你们身边,但是能够收到这么多叔叔阿姨的祝福你们肯定很开心!另外,我也希望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

  最后也为自己加个油,加油黄冈!加油邓祁祁!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凯旋回归!春天必会如约而至!

  日记六:抗疫情,最后的胜利将属于我们(作者:蒲学明)

  这是我们衡阳医疗团队来黄冈战斗的第十四天了,在护理平凡的岗位,我没有悲壮豪迈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希望疫情能快点结束,不然国家和人民都耗不起,希望我们都振作起来,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我们只有默默的奉献,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虽然这一路走来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阻碍,辛苦但值得,愿这生生的时光不辜负,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职业让我们变得不平凡,我努力利用我最专业的技能给予你关怀及健康,也希望你给予我理解及信任,让我们共同战胜疫情!

  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春天,还有疫情过后的所有平安的人!

  今天是不平凡的一天,衡阳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东区,将迎来第一批病人出院。

  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来源:融媒体中心

作者:zhuhui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